新闻中心

    更多 

    公司新闻

    行业新闻

     联系我们

    更多 

    公司名称:惠州市革普丝科技有限公司

    公司地址:惠州市仲恺高新区惠风东二路16号

    工厂地址:惠州市惠阳区镇隆镇联溪村华辉工业园

    联系电话:138 2922 5335

    技术咨询:李先生 138 2547 6689

    招商咨询:冯先生 138 2922 5335

    邮箱:gepusi828@163.com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新闻 

    储能忽热背后的冷思考:下一个“光伏”正在蓄势?

    发布时间:2018-8-22 9:21:53    点击:
    [ 导读 ]:长期以来,储能对峰谷电价差和补贴存较大依赖、经济性问题待解、推进艰难。在诸多问题待解的当下,当前急速吹来的储能热风,究竟是“被过分解读”还是迎来“拐点”,真到了热的时候?

    在能源生产消费清洁化及新能源市场渗透率不断提升的能源发展环境下,储能日益走进了能源乃至光伏行业的视野中。
     
    最近,发展“光伏+储能”在光伏行业达成了朝野政企共识,引发广大媒体和从业人员的普遍关注。这也可能与两个月前“531新政”对光伏行业的打击密切相关,行业需要推出新的发展方向,来应对既定的悲观事实。
     
    此况之下,“储能”似乎被推高成为破局光伏现存瓶颈的新希望。
     
    北控清洁能源执行总裁王野日前接受媒体采访时分析,“储能应用的关键,是要达到‘高效、低成本’,这是一个不小的门槛。目前整个储能电池跟光伏组件一样,早些年光伏还要13、14块每瓦,现在才两块多,才过去几年呀!当然锂电池降价没那么快,但是也不会太慢。”如此看来“光伏+储能”规模化发展还需一些时日,但天合储能总经理祁富俊认为,“可能在最近一两年储能的度电成本能下降到一毛到两毛人民币之间”,言外之意,似乎透露出“光伏+储能”将很快成为行业主流模式。
     
    长期以来,储能对峰谷电价差和补贴存较大依赖、经济性问题待解、推进艰难。在诸多问题待解的当下,当前急速吹来的储能热风,究竟是“被过分解读”还是迎来“拐点”,真到了热的时候?
     
    被过分理想化了的国内储能市场

    处零星示范阶段

    对峰谷电价差和补贴有较大依赖
     
    无论是光伏还是储能,都属于政策导向性行业,政策因素在其发展前行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从全球范围来看,欧美等发达国家通过制定储能相关政策,其储能市场已渐趋成熟,且具备盈利模式。
     
    以美国加州为例,加州缺少煤炭、天然气等自然资源导致用电价格较高,光伏、风电的规模化应用,为储能的广泛应用提供了利好的市场环境。自2011年起,分布式储能及居民储能被纳入 SGIP 支持范围,每年为储能分配合计约8300 万美元的补贴预算,一直持续到 2019 年。针对 1MW 以下的储能系统,SGIP 的补贴标准为 1.46 美元/瓦。目前,加州的电力批发市场基本已完全放开,且相对完善,基本实现了市场化定价,但居民侧光伏+储能自发自用的商业模式只能实现峰值阶段的平价上网,尚不能实现较高的利润。与之不同,欧洲众多国家以及澳大利亚因用电成本较高,高于美国40%左右,目前基本实现了光伏、储能的平价用电,储能产业进入真正成熟化运用的阶段。
     
    不同于国外相对成熟的储能市场,我国储能市场仍处在摸索和零星示范阶段,对峰谷电价差和补贴有较大依赖。
     
    对此,国务院原参事吴宗鑫说,“目前各种储能技术正处于探索和研发阶段,对于我国未来能源和新能源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也有专家表示,“虽然中国光伏发电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绩,新增装机容量连续5年保持全球第一,但‘光伏+储能’的发展起步晚,且仍未跨过初级市场门槛。”
     
    从国内政策来看,直至2016年3月在政府出台的《能源技术革命创新行动计划(2016-2030年)》中,才提出并要求通过能源技术创新,提高用能设备设施的效率,增强储能调峰的灵活性和经济性。在同年11月份出台的《电力发展“十三五”规划》中,才提出要积极推进大容量和分布式储能技术的示范应用与推广。
     
    储能与新能源的融合发展,不仅起步晚,而且推进艰难。
     
    2017年6月出台的《青海省2017年风电开发建设方案》要求,2017年规划的3.3GW风电项目,各项目按照建设规模的10%配套储电装置,预计规模达到330MW。青海此番大规模推广储电装置,无疑能够增加电网的调峰能力,从而增强对新能源的消纳能力,该政策的推出,着实令国内储能相关企业振奋。
     
    但后续这一政策又被收回,具体原因有关部门并未披露。
     
    从2016年开始,政府在多份文件中提出支持储能发展、鼓励电储能设施参与电力调峰调频辅助服务补偿机制等相关内容,但并未针对“储能补贴”有过实际行动,政策远远不及预期。目前只有南方电网给参与调峰的储能电站给予0.5元/kwh的补贴。
     
    行业专家判断,“531新政”后,政府在下达补贴政策时会更加谨慎,各个领域的现有的补贴只可能压缩,不会增加,储能补贴下达的概率不大,至少短期内不会下达。
     
    储能产业靠补贴政策不具备生命力

    成本支出与回报不成正比
     
    不得不提,储能项目的经济性是业界最为关心的问题。虽然过去五年中,全球对消费电子产品和电动汽车的需求刺激了对电池技术的投资,从而降低了每个储能电池的单位成本,每年下降超过15%,五年下降超过50%。即便如此,成本依然较高。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能源效率中心副主任熊华文认为,“当前储能的技术路线普遍存在的问题在于成本支出与回报不成正比,仅仅依靠峰谷电价差来弥补储能的成本,大概需要峰谷电价差在1元钱左右,而从现状看,想要覆盖成本基本还不可能。”
     
    据了解,全国仅有为数不多的几个省份峰谷电价差在经济范围之内。比如,江苏省大工业用电峰谷价差是0.7558元/度,普通工业用电峰谷价差是0.9342元/度,已具有投资价值,居民用电峰谷价差是0.2元/度,目前还没有投资价值。
     
    微电网构造复杂,运行模式多种多样,“光伏+储能”的发展瓶颈还很多,我们应当更理性地看待这个市场的发展,不应过分乐观。虽然行业内普遍有共识,储能产业靠补贴政策是不具备生命力的,政策补贴也是暂时的,最后落脚点一定在技术和产品,但当下储能成本高、经济性差,有待储能上下游企业合力创造价值链的共赢。
     
    随着电力辅助市场改革进一步推进以及电力现货市场的逐步建立,那些售电公司应该会逐步配上储能,这样的话,储能市场盈利预期会更大一些。相信随着电池成本的不断下降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储能或将很快迎来临界点,但在市场更理性的境况下,“光伏+储能”的发展不会成为下一个“光伏”。
     
    “现阶段整个储能领域发展规模在不断扩大、项目建设持续增速,在各个应用领域不断拓展下,储能会与可再生能源、电力系统和备用系统深度融合;各类储能应用将逐渐由示范项目向商业化应用转化,降本增效是行业发展的核心努力方向。”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秘书长刘为分析。
     
    “光伏+储能”的临界点正在到来?
     
    站在更加长远的角度,储能技术是一切能源应用的基础,储能技术的创新是光伏产业发展的保障,将光伏和储能结合推向社区、家庭对延长能源应用范畴具有重大意义。
     
    在“531新政”出台之前,尽管很多人知道储能应用场景广阔,但并未聚集大量目光。
     
    “531新政”出台之后,产业链相关企业纷纷加大马力布局“光伏+储能”这块市场。如果说以前是在门外观望,现在则是要实实际际的走进来了。8月6日,东方日升发布公告称,公司拟现金购买必康股份持有的九九久51%股权,交易价13.99亿元。旨在借助九九久在锂电池相关领域的技术优势、市场资源、客户关系等优势,快速切入储能领域;8月8日,爱康科技发布公告称,拟以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的方式收购鑫成泰, 鑫成泰产品主要应用于新能源汽车锂电池,爱康科技出于长期发展战略的考虑,通过加强与其密切、融洽的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发展目标。
     
    目前国内储能市场爆发条件尚不完善,储能市场忽热是否意味着“光伏+储能”的临界点正在到来?
     
    对此,专家表示,忽热或许是因为“531新政”后光伏行业迫切寻求新的发展门路。
     
    面对“成本支出与回报不成正比”的现实问题,“忽热”的储能应该如何“理性”发展?
     
    不要期待储能行业会出现暴利。首要的就是要进一步发展和攻关储能技术,提高设备使用寿命、保障安全性、降低成本降,同时把规模做上来,为未来发展打好基础。
     
    此外,“因地制宜、科学设计”储能系统集成方案,是目前降本增效的有效途径之一。但特别需要注意,系统集成不是堆积木,进行简单的“拼凑”,而是在对储能产品充分理解的基础上,针对特定需求提出的最优化解决方案。
     

    “光伏+储能”除了削峰填谷的贡献之外,更为重要的是提高电能质量的贡献,对于可再生能源企业、电网、电力用户都有益处,但目前没有人为此支付成本。为此,政府应适时加快在政策和体制机制方面的完善速度。这也体现了对新业态弹性发展、及时调整、不僵化的理念。同时,政府也应根据不同地域的经济发展水平、政策环境、量身定制储能发展方向与目标,充分释放市场活力。

    此文章在中国节能网转载

    ·上一篇:发改委:积极推动智能汽车产业发.. ·下一篇:天然气保供将至,国常会要求“煤..
    关闭本页】【返回页顶

    首页 | 人才招聘 | 关于我们 | 公司概况

    广东革普丝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信息
       Tel:138 2922 5335

    技术咨询:李先生 138 2547 6689

      招商咨询:冯先生 138 2922 5335

    工信部备案:粤ICP备11058528号-1


    优选品牌

    王小姐